科研项目申请书
(上册)
CETP抑制剂靶向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胡蜂毒液诱导的溶血损伤及机制探讨
项目摘要
(限400字以内) |
胡蜂蜇人致伤致死事件在秦巴山区乃至世界范围内频发,重症患者常发生溶血及继发全身炎症反应,序贯发生MODS。目前胡蜂蛰伤损伤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尚无特效治疗,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死亡率最高可达30%。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胡蜂蜇伤继发溶血后外周血脂质谱会发生改变,重症患者HDL下降明显,恢复慢。上述变化与溶血发生、病情演变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联系,脂质代谢有可能在蜂蜇伤溶血及其继发多器官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本课题提出并验证以下假设:(一)开展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应用脂质组学技术,阐明胡蜂蜇伤脂质代谢特点,证实血脂异常是蜂蜇伤病情危重及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标记物;(二)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上应用胡蜂全毒液注射法模拟胡蜂蜇伤,观察蛰伤前后血脂变化、溶血反应及器官损伤变化,验证高脂血症预处理对溶血是否有保护作用;(三)应用CETP抑制剂靶向调节蜂蜇伤大鼠脂质代谢,探讨脂质改变在蜂蜇伤溶血及继发器官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
关键词 |
胡蜂蜇伤;CETP;脂蛋白;HDL;溶血;体外实验 |
其 他 主 要 参 加 人 情 况 |
姓 名 |
出生年月 |
所在单位 |
职称 |
学位 |
研究方向 |
本课题中承担的任务 |
本人签名 |
共计: 人。其中高级职称 人;中级职称 人;博士研究生 人;硕士研究生 人。 |
申请人所在科室承诺
已对项目申请书内容进行了审核。申请项目如获资助,我科室保证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经费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保障,并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督促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材料。
科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项目经费预算表
序号 |
科目名称 |
金额(万元) |
1 |
项目直接费用合计 |
10.0 |
2 |
1、材料费 |
2.4 |
3 |
2、测试化验加工费 |
2 |
4 |
3、燃料动力费 |
0.3 |
5 |
4、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
1.0 |
6 |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
2 |
7 |
6、劳务费 |
0.8 |
8 |
7、专家咨询费 |
1 |
9 |
8、其他支出 |
0.5 |
预算说明书 |
(请按照国家和医院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以及合作研究外拨资金)
1、材料费:2.4万,用于购买CETP抑制剂试剂(MK-0859)、胡蜂蜂毒、聚丙
烯酰胺凝胶管等实验所需试剂及材料,SD大鼠,实验室易碎耗材等消耗品;
2、测试化验加工费:2万,用于进行实验动物抽血化验查血常规、血脂糖、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等常规检查以及 Lipoprint®检测系统(非变性电泳)。
3、燃料动力费:0.3万,支付外单位支付给外单位和合作单位的能源、动力费用。
4、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1.0万,项目过程中咨询、论证、结题等支付的会议费、差旅费。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2万,发表文章版面费用,知识产权申报费用,文献检索、查阅费用等。
6、劳务费:0.8万,支付胡蜂蜂巢收集人员劳务费,研究生及实验人员加班劳务费。
7、专家咨询费:1万,邀请境外专家指导交流相关费用。
8、其他支出:0.5万,管理费用。 |
正文: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请勿删除或改动下述提纲标题及括号中的文字。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建议8000字以下):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毒蜂蜇伤危害大,基础研究滞后
十堰及周边县市区地处秦巴山区,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近年来随着生态修复和气候改变,本地区胡蜂蜇人致伤致死事件频发,已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国内川、贵、滇、陕等地区,巴西及非洲大陆胡蜂蜇伤也十分常见。蜂蜇伤后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表现为局部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重症死亡率4.48%-30%。据统计自1999年到2020年,因胡蜂蜇伤被收住院治疗的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60人(只包括住院死亡)。据估计基层医院接诊的胡蜂蜇伤死亡率会更高。
重者胡蜂蜇伤患者常常继发严重血管内溶血,蜂毒以及溶血衍生物作用下,病情一步加重。溶血是胡蜂蜇伤病情进展的始动因素,抗溶血治疗是临床救治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外胡蜂蜇伤引起溶血及多器官功能损害少见,其研究重点在过敏反应的预防干预上。国内研究热点主要为蜂蛰伤溶血后继发的急性肾损伤及血液净化治疗。本课题组前期发布了《胡蜂蜇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创造性提出早期急救“四个二”原则,将治疗关口前移,有效遏制重要器官损伤,在全国范围内较好的发挥了规范救治作用,显著降低了死亡率。然而胡蜂蜇伤后溶血发生机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着临床综合救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降低重症胡蜂蜇伤死亡率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深入解析胡蜂蜇伤溶血及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对于探索重症胡蜂蜇伤干预的新靶点和新策略,改善预后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
(2)蜂毒诱发的溶血的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蜂毒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已知蜂毒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蜂毒肽(Melittin)、蜂毒明肽(Apamin)磷酸脂酶A2等。其中Melittin是蜂毒的主要成分,其重量占蜂毒干物质50%以上。关于蜂毒的溶血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Melittin通过抑制钠钾泵酶活性,导致渗透压改变,引起红细胞破裂;(2)Melittin膜裂解作用,能直接作用于细胞磷脂膜使之形成孔洞,继而裂解;(3) Melittin通过激活红细胞膜上或胞内的磷脂酶A,破坏细胞膜的脂质层,加重细胞膜裂解;(4) Melittin抑制细胞内的酶促反应,影响细胞能量供应;(5)溶血后产生大量游离血红蛋白、血红素以及大量氧化分子及自由基可以直接损害细胞膜。
人红细胞膜具有其稳定性和可变形性。胆固醇是真核细胞膜的重要脂类,在调节膜流动性和维持膜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溶血发生时,胆固醇诱导脂质双分子层与细胞骨架的紧密连接,通过消耗完整红细胞膜上的胆固醇负荷来抑制溶血。可见红细胞膜上胆固醇负荷下降可能是溶血发生的结果,人为增加或减少胆固醇浓度可能影响外在因素作用下红细胞的溶解,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体外实验发现降低质膜胆固醇含量后,Melittin对肠道细胞的细胞毒性显著增强。在没有其他磷脂缺失的情况下,胆固醇减少55%,Melittin的溶血活性增加3倍。可见红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影响 Melittin对真核细胞以及红细胞的作用。研究发现外源添加胆固醇可以降低Melittin的溶血活性,并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一方面证实Melittin 具有与胆固醇结合的能力,因此可能参与与红细胞膜的结合与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外源胆固醇对于降低Melittin 的溶血活性作用显著。设想补充外源性胆固醇对Melittin致溶血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脂质代谢在胡蜂毒素诱导的溶血及器官损伤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体内脂质代谢机制远比体外细胞模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红细胞膜胆固醇变化可引起体内外周血循环中胆固醇浓度变化。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holesteryl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是一种调节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与胆固醇脂蛋白之间的双向转移的血浆蛋白。这种转移消耗HDL颗粒的胆固醇含量,通过肝脂酶诱导HDL分解代谢,并降低HDL颗粒、HDL-C和载脂蛋白A-I(HDL的主要载脂蛋白成分)。
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虽然因其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保护作用而闻名,但它具有许多与脓毒症相关的特性。包括分离和消除细菌毒素如脂多糖的能力,以及抗炎、抗血栓以及可能的血管保护特性。HDL的浓度反映了HDL的数量。与其他形式的全身性炎症一样比如创伤,脓毒症期间HDL大幅下降,这种显著下降与较差的临床结局有关。低水平的HDL-C与脓毒症住院风险的增加和脓毒症导致的急性死亡率之间的联系在本质上可能是因果关系,这支持了HDL可能成为脓毒症的治疗靶点的观点。这一观点进一步得到了动物研究的证实,这些研究证明了载脂蛋白A-I的转基因过表达,或输注外源性HDL,可以降低脓毒症造成的器官损伤和死亡率。
胡蜂蜇伤继发溶血后会出现白细胞增高、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序贯发生MODS,具有经典的类脓毒症效应。胡蜂蜇伤病人体内可能会出现在脓毒症和严重创伤等病人身上发现的脂质代谢改变如HDL减少,我们在前期的临床研究中已经观察到此种变化。
综上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说:
① 胡蜂蜇伤发生溶血时会出现血脂代谢改变,HDL可能会显著下降,这种改变是溶血发生的结果,与多器官功能损伤及不良预后相关;② 高脂血症预处理不能减轻胡蜂蜇伤模型大鼠的溶血反应,进一步说明胡蜂蜇伤后血脂代谢改变是机体对溶血的应激调节反应;③ CETP抑制剂靶向调节血脂代谢,可快速升高HDL,抑制溶血,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器官功能保护作用。
本课题拟从临床观察验证血脂代谢改变与胡蜂蜇伤病人溶血及病情演变和预后的相关性,提出血脂是胡蜂蜇伤病情判断和评估的简单可靠的生物标记物;制作高脂血症模型和胡蜂蜇伤大鼠模型,证实血脂代谢改变是机体对溶血的应激效应;在大鼠模型上应用CETP抑制剂靶向调节脂质代谢,从器官、细胞等水平观察溶血、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反应,从而验证上述假说,为靶向脂质代谢治疗胡蜂蜇伤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贤义,肖敏.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09):819-823.
[2]Tanaka S, Diallo D, Delbosc S, et a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particle size and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Ann Intensive Care. 2019;9(1):68. Published 2019 Jun 13. doi:10.1186/s13613-019-0541-8
[3]Simon Blank, Henning Seismann, Mareike McIntyre,et al. Vitellogenins Are New High MolecularWeight Components and Allergens (Api m 12 and Ves v 6) of Apis mellifera and Vespula vulgarisVenom[J]. Plos One, 2013,8(4):1-9.
[4]Hemmer W. Cross reactions between Hymenoptera venoms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genera andspecies[J]. Hautarzt, 2014,65(9):775-779.
[5]蒲运刚,田仁富,吴钢,夏燕,王业超,黄承,朱顺,黄长江,杨希.蜂蜇草萃取物对胡蜂蜂毒致人红细胞溶血的拮抗作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02):226-227-228-229.
[6]Veado HC, Conceição RS, Nogueira K, Fino T, Silva AS, Castro MB, et al.Massive africanized honeybee stings in two hair sheep and a mare. Toxicon.(2020) 177:35–40. doi: 10.1016/j.toxicon.2020.01.015
[7]Pucca MB, Cerni FA, Oliveira IS, Jenkins TP, Argemí L, Sørensen CV, et al.Bee updated: current knowledge on bee venom and bee envenoming therapy.Front Immunol. (2019) 10:2090. doi: 10.3389/fimmu.2019.02090
[8]Chen J, Guan SM, Sun W, Fu H. Melittin, the major pain-producing substance of bee venom. Neurosci Bull. (2016)32:265–72. doi: 10.1007/s12264-016-0024-y
[9]Memariani H, Memariani M, Moravvej H, Shahidi-Dadras M. Melittin:a venom-derived peptide with promising anti-viral properties. 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 Dis. (2020) 39:5–17. doi: 10.1007/s10096-019-03674-0
[10]Marinho JBR, Soto-Blanco B. Toxi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Accidental Ingestion of a Honeybee (Apis mellifera L.) Present in Food. Front Vet Sci. 2020;7:583286. Published 2020 Sep 30. doi:10.3389/fvets.2020.583286
[11]Altered HDL particle in sickle cell disease:decreased cholesterol content is associatedwith hemolysis, whereas decreasedApolipoprotein A1 is linked toinflammation
[12]Trinder M, Wang Y, Madsen CM, et al. Inhibition of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Preserve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Improves Survival in Sepsis. Circulation. 2021;143(9):921-934.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8568
[13]Yalcinkaya A, Unal S, Oztas Y. Altered HDL particle in sickle cell disease: decreased cholesterol content is associated with hemolysis, whereas decreased Apolipoprotein A1 is linked to inflammation. Lipids Health Dis. 2019;18(1):225. Published 2019 Dec 20. doi:10.1186/s12944-019-1174-5
[14]Trinder M, Genga KR, Kong HJ, Blauw LL, Lo C, Li X, Cirstea M, Wang Y, Rensen PCN, Russell JA, et al.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influence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and survival in sepsi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8;199:854–862.
[15]Meilhac O, Tanaka S, Couret 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s Are Bug Scavengers. Biomolecules. 2020;10(4):598. Published 2020 Apr 12. doi:10.3390/biom10040598
[16]Trinder M, Genga KR, Kong HJ, et al.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Influence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and Survival in Sepsi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9;199(7):854-862. doi:10.1164/rccm.201806-1157OC
[17]Feng Q, Wei WQ, Chaugai S,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and Risk for Sepsis 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Infection. JAMA Netw Open. 2019;2(1):e187223. Published 2019 Jan 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18.7223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2.1研究目标
① 研究胡蜂蜇伤病人脂质代谢特点,验证血脂是否能成为胡蜂蜇伤病情判断和评估的简单可靠的生物标记物。
② 探讨高脂血症是否为胡蜂蜇伤后溶血的保护因素,验证血脂代谢改变是机体对溶血的应激调节反应。
③ 探讨CETP抑制剂靶向调节血脂代谢,抑制溶血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器官功能保护作用的可行性。
2.2 研究内容:
(1)开展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于胡蜂蜇伤住院病例80例,建立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数据库。按是否发生溶血分为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按28天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应用生物化学法检测各组1、2、7天血脂水平,并与溶血指标、APACHE Ⅱ评分等指标进行Spearman 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血脂对蜂蜇伤溶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2)脂蛋白电泳及脂质组学分析
1.在所有患者中选取20例因溶血继发MODS的病人作为实验组,20轻症未发生溶血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两组1、2、7天的血液样本进行测定脂质谱(TC、TG、LDL和HDL) 并同时外送血标本行脂质组学分析。
2.用 Lipoprint® System (非变性电泳)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谱,并获得HDL颗粒的大小尺寸。通过实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1、2、7天的HDL颗粒尺寸的变化,并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与HDL颗粒尺寸之间的关联进行探讨。
3.标本外送并研究病理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类生物标志物。筛选胡蜂蜇伤重症溶血患者的特异性脂类,重点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和脂肪酸(FA)三类,并分析上述脂类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3)胡蜂全毒液的收集提取纯化和鉴定
实地采集胡蜂样品,在实验室进行镜下观察。通过联系消防队员,从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县等县市区、神农架及安康市等地采集到完整胡蜂巢样品若干,获取大量活体胡蜂。置入4℃冰箱2h,取出蜂窝,用镊子夹取工蜂,挤压尾部,收集毒液,置于-10℃冰箱备用。通过测量胡蜂的转录组,进而鉴定为黑胸胡蜂。
(4)胡蜂蜇伤致溶血的大鼠模型研究
将提取的胡蜂毒液按照一定剂量(模仿临床蜇伤后溶血)对大鼠进行皮下注射模仿胡蜂蜇伤,诱导溶血发生。从全身反应、溶血相关指标及组织器官病理学方法证实自行提取本地区胡蜂毒液可以成功建立溶血大鼠模型。动物实验分为两部分:1. 高脂血症组与对照组在诱导溶血后脂质谱的变化;2. CETP抑制剂组与对照组在诱导溶血后脂质谱的变化、大鼠生存时间、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等变化。
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文献报道脓毒症及严重创伤患者会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HDL下降,对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和临床干预有重要指导意义。胡蜂蜇伤患者出现类脓毒症效应时尚不明确是否也会出现类似脂质代谢变化。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胡蜂蜇伤后脂质代谢变化与溶血及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溶血与脂质变化是否互为因果关系。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1)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1.临床研究部分
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收集整理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于医院收治的胡蜂蜇伤病人。选择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例,严格按照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建立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数据库。
按是否发生溶血分为溶血组和非溶血组,在发病1、2、7天采集外周血保存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各项脂质水平有无差异;将溶血组按28天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发病1、2、7天采集外周血的各项脂质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无显著性差异。
各项脂质水平是否是胡蜂蜇伤溶血患者的预后预测因子:将胡蜂蜇伤溶血者按28天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发生溶血时的各项脂质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对各项脂质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各因素对蜂蜇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技术路线:



2.脂质蛋白分析
1)血浆样本采集及脂质谱的分析:在第1、2、7天采集20例因溶血继发MODS的重症病人及20未发生溶血的轻症病人的血浆样本,测定脂质谱水平。用Lipoprint® System (非变性电泳)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谱,并获得HDL、LDL、TG、TC颗粒的大小尺寸。利用非变性电泳系统分离等离子体中的脂质颗粒亚组分。使用ScanMaker8700数字扫描仪(MikrotekCo,USA)扫描后,使用lipoware 软件进行分析,使用起始参考点和引导点通过迁移率(Rf)识别不同条带(脂蛋白组分)。通过实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脂质颗粒尺寸的变化,并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与脂质颗粒尺寸之间的关联进行探讨。
2)2组标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研究病理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类生物标志物。筛选胡蜂蜇伤重症溶血患者的特异性脂类,重点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和脂肪酸(FA)三类,并分析上述脂类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技术路线:

【参见:Tanaka S, Diallo D, Delbosc S, et a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particle size and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Ann Intensive Care. 2019;9(1):68. Published 2019 Jun 13. doi:10.1186/s13613-019-0541-8】
3.动物实验部分
1)蜂毒液的准备:实地采集秦巴地区胡蜂样品,在实验室进行镜下观察。通过联系消防队员,从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县等县市区、神农架及安康市等地采集到完整胡蜂巢样品若干,获取大量活体胡蜂。置入4℃冰箱2h,取出蜂窝,用镊子夹取工蜂,挤压尾部,收集毒液,置于-10℃冰箱备用。通过测量胡蜂的转录组,进而鉴定为黑胸胡蜂。
2)建立胡蜂蜇伤溶血模型:
实验大鼠为清洁级雌性 Sprague-Dawley(SD) 大鼠,体重 200±20 g,购自实验动物中心,周龄为 6-8 周,共 60 只,饲养于清洁级实验室和动物房。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0 只(n=10),分别为正常血脂组(A1组),正常血脂组(A2组),高脂血症组(B组),CETP抑制剂组(C组),对照组(D1组)和对照组(D2组)。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正常血脂组(A1组),正常血脂组(A2组),CETP抑制剂组(C组)和对照组(D1组)和对照组(D2组)继续喂普通饲料外,高脂血症组(B组)组在喂普通饲料基础上加以脂肪乳剂灌胃造模(脂肪乳剂配方:胆固醇2%、食用猪油10%、蛋黄粉5%、吐温-80 0.2%、丙硫氧嘧啶1%,自制;胆固醇 Q/HG3-1288-99)由天津原四通化工厂生产),剂量以1mL·(100g·d)-1计,其余各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
将饲养后SD 大鼠的背部剃毛部位进行人工模拟蛰刺处理,分为两步实验。
实验1:
3组大鼠,正常血脂组(A1组),高脂血症组(B组)注射60mg/kg胡蜂毒液造成溶血模型,而对照组(D1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拟蛰刺后的 SD 大鼠放回笼中,10min后对正常血脂组(A1组),高脂血症组(B组)和对照组(D1组)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并从眼下静脉丛取血3mL,对血液样本进行13000r/min 离心20min。静置30min后分别提取上层血清,并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随后的第2、7天重复上述步骤采集并分析样本。
实验2:
3组大鼠,正常血脂组(A2组),CETP抑制剂组(C组)注射60mg/kg胡蜂毒液造成溶血模型,而对照组(D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拟蛰刺后的 SD 大鼠放回笼中,CETP抑制剂组(C组)每天分别以3mg·kg-1相应药物剂量(CETP抑制剂试剂-安塞曲匹)辅以普通饲料灌胃,其余正常血脂组(A2组),和对照组(D2组)以药物等量生理盐水(辅以普通饲料灌胃,共7天。第1、2、7天分别对3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并从眼下静脉丛取血3mL,对血液样本进行13000r/min 离心20min。静置30min后分别提取上层血清,并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观察大鼠全身反应如大鼠皮肤黏膜颜色、尿液颜色、摄食摄水、体重变化及生存天数等,应用血细胞分析技术测定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变化和网织红细胞荧光强度,血清总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变化等溶血生物标记物。
技术路线:

【参见:[1]Liping Han, Changqing Xu, Chunming Jiang, Hongzhu Li, Weihua Zhang, Yajun Zhao, Li Zhang,
Yanqiao Zhang, Weiming Zhao, Baofeng Yang. Effects of polyamines on apoptosis induced by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cultur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7; 31(11):
1345-1352.[2]王晴雨, 张建美, 赵亚周,等. 利用LC-MS/MS技术分析蜂毒对大鼠内源性代谢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10):152-159.】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首次对胡蜂蜇伤溶血后继发脂质代谢规律进行探讨。
(二)、首次将重症蜂蜇伤的病情进展结合HDL颗粒大小进行讨论。
(三)、国内外首次应用胡蜂全毒液建立蜇伤致溶血的动物模型,探索脂质代谢在蜂蜇伤致溶血及继发多器官损伤的地位,尝试应用CETP抑制剂作为胡蜂蜇伤的治疗靶点。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项目进度
(一)2021.06-2021.12
1.收集临床病例数据
2.收集蜂蜇伤病人的血液样本,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脂质组学检测;
3.收集秦巴地区黑胸胡蜂蜂毒样品;
(二)2022.01-2022.12
建立蜂毒SD大鼠溶血模型的采集样本,测定各种生化指标,观察脂质代谢变化规律。对模型给予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三)2023.01-2023.12
胡蜂毒素致溶血的大鼠模型评价,分别验证高脂血症是否为保护因素,CETP抑制是否可以作为新的胡蜂蜇伤溶血治疗靶点。
预期成果
(一)发现胡蜂蜇伤溶血病人的脂质变化规律,寻找疾病过程中的保护因素。
(二)成功建立胡蜂毒素致溶血的动物实验模型。
(三)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1-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研究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自1999年以来医院蜂蜇伤住院病人超过2000人,积累了丰富的蜂蜇伤病例资源,已成为秦巴山区重症蜂蜇伤临床研究中心,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胡蜂蜇伤基础和临床研究团队。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获得省市级项目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总结临床诊疗经验,形成流程规范,多次在国家级会议上推广交流,牵头撰写发布的《胡蜂蜇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得到国内多个专业学会和同行的认可。组建专业化科普队伍,面向秦巴山区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蜂蜇伤规范化急救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医院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院内武当中医药研究所和生物医学研究所等科研结构,拥有德国莱卡荧光倒置显微镜,Eppendorf TransferMan NK2显微操作系统、流式细胞仪、DNA测序仪、奥林帕斯荧光倒置显微镜、BTX ECM2001细胞融合仪、PN-30拉针仪、EG-400磨针仪和MF-900断针仪、冷冻离心机、超高速离心机、PCR仪、梯度PCR仪、凝胶成像分析仪、液闪、核酸/蛋白质分析仪等大型专业设备。
生物医药研究院由原基础医学研究所,麻醉药理研究所,药学省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中心,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公共卫生与管理学研究所,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服务中心组成。研究院目前拥有小动物体内成像系统、分析与分选流式细胞仪、质谱、原子吸收光谱、气(液)相色谱、数字PCR超高速离心机等大型仪器设备,建立了形态学研究平台、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生理机能学研究平台、化学检测平台等科研平台。
3.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包括论文、专著、专利、科技奖励,合计5项以内);
(请注意:①投稿阶段的论文不要列出;②对期刊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代、卷(期)及起止页码(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③对会议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会议名称(或会议论文集名称及起止页码)、会议地址、会议时间;④应在论文作者姓名后注明第一/通讯作者情况:所有共同第一作者均加注上标“#”字样,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均加注上标“*”字样,唯一第一作者且非通讯作者无需加注;⑤所有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中本人姓名加粗显示。)
按照以下顺序列出:
1. Chai L, Yang X, Liu M,et al.Biopanning of allergens from wasp sting patients.Biosci Rep. 2018 Oct 17;38(5):BSR20181113. doi: 10.1042/BSR20181113. Print 2018 Oct 31.
2. Yang X, Chai L, Liu C,et al.Serum Metabolomics Analysis in Wasp Sting Patients.Biomed Res Int. 2018 Dec 25;2018:5631372. doi: 10.1155/2018/5631372. eCollection 2018.
3.Sun Y, Yang J, Sun Y,et al.Interleukin-6 Gene Polymorphism and the Risk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used by Wasp Sting Injury.DNA Cell Biol. 2018 Dec;37(12):967-972. doi: 10.1089/dna.2018.4156. Epub 2018 Sep 28.
4.Yao W, Sun Y, Sun Y,et al.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 Polymorphism of IL-8 and Its Receptors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used by Wasp Stings. DNA Cell Biol. 2019 Dec;38(12):1512-1518. doi: 10.1089/dna.2019.4855. Epub 2019 Oct 14.
5.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湖北省急诊医学分会,湖北省中毒与职业病联盟.胡蜂蜇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
30(9):81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