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结题论文
计算机工程管理科学科研申请书
体育艺术科研立项申请书
电力电工科研课题申请书
中小学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申请书
护理护士保健职称课题
医学药学科研立项申请书
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申请书
经济管理研究项目计划书
档案图书馆科研立项申请书
水利交通工程论文代写代发表
建筑工程职称论文代写代发表
NSFC项目申请书代写
NSFC申请攻略申报书代写
代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项项目标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
代写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问题研究
·医学临床 ·经济财会
·政治法律 ·教育体育
·文学艺术 ·计算机
·基础医学 ·药学生物
·建筑电气 ·语言文化
·工学工程 ·护理康复
·写作经验 ·格式范本
名称:研友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传真:0760-86388520
邮箱:51643725@qq.com
地址:广东中山市孙文中路2号
网址: www.zzss8.com
商务QQ:51643725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语言文化
涉农专业学生辅修英语双学位课程体系构建
添加时间: 2013-11-4 10:18:28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456

 

涉农专业学生辅修英语双学位课程体系构建

马云飞(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天津300384)

摘要:涉农专业学生辅修英语双学位课程体系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坚持课程设置的基础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合理构建以基本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类课程为特色的双学位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涉农专业学生;英语双学位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双学位,即第二学士学位。双学位是一种新型的学位制度,但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在农业院校,大力发展英语双学位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多种领域的广博知识和较强外语能力的涉农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英语双学位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弊端: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英语双学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重视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课程观,根据对涉农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农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辅修英语双学位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农业院校英语双学位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英语双学位教育定位

双学位教育有自身显著的特征。与多元化社会的转变相适应,英语双学位教学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l]要设计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农业院校的双学位教育是面向涉农专业学生的教育,使更多的涉农专业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成为可能,为他们就业和成才打好基础。在正确处理英语双学位本科教育与第一专业本科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将英语双学位本科教育定位于具备独立性的教育体系,保证其存在的独立的价值,制定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农业院校英语双学位教育培养目标

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英语在农业经贸、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复合应该是学科层面的交叉、融合与渗透,而不是简单的课程层面的组合。只有具备了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这些知识和技能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而非简单的了解和掌握,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

二、农业院校英语双学位课程设置的原则

实现涉农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作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等问题,而且还有人才培养观、市场定位、专业建设、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这里,人才培养观和市场定位是构建课程体系模块的前提。

()适应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应该以社会需要作为判断的标准,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所需要就是合格的人才。课程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地进行修订并留有调整的余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实际需要。

()针对性

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学生未来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以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干,以实用英语课程为辅,切实加大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的比重。课程设置要克服传统的单一、封闭模式,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群,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三、农业院校英语双学位教育课程设置的取向

()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进行通才教育

课程是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而设计的教育教学的内容,课程体系的优化,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结合和渗透;加强基础理论课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课程改革的理念理应与国际接轨,即要以人为本,进行通才教育,避免纯科学主义和专门职业化的教育。组织课程体系时,既要克服我国高校过去专业知识的职业化倾向,又要避免高深学问的专门化带来的唯理性和无懈可击等单纯强调逻辑思维的作用的影响。在农业院校,适当加强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形象和直觉思维方面得到训练,弥补我国农业院校教育中始终存在的偏重于原理学习的缺陷。现代科技发展对人才模式的需求,基本可以归纳为:基础理论研究型、科技开发型和工程技术应用型。因而,双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课程优化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后效性,注意结合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加速更新课程,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开设各种选修课程,激励学生涉猎中外文化知识,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性人才。

()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在新世纪中,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创新与创造,才能求得发展与生存。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双学位学生所选修的课程多,任务重、时间紧,并且辅修课程与本专业课程上课时间可能冲突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利用高效、便捷的网络技术。网络是一个优秀的教育递送媒介,教育信息贮存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必须加以利用。[2]例如:通过网络提供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就某一感兴趣的内容自行提出问题,在网上与老师进行探讨,并创造性地着手解决问题,使其协作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以发展。

四、农业院校英语双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语双学位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既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专业适应性与相近专业的转移性),又要考虑到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英语双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以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其课程应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素质课程、技能类课程组成。

()课程类别

教育部2000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三种类型。[3]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等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是指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参照以上原则和农业院校课程设置的特点,英语双学位课程包括: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高级英语、英语国家概况、写作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农业英语、经贸英语等课程。

()学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英语专业4年总学时为2O002200(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时。同时提出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分、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分的建议性要求。[4]参照以上要求和双学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双学位课程的学分分配为:必修课(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共计33学分,占学分比例的60%;选修至少6门英语专业知识课程(至少18学分),占学分比例的327%;毕业论文4学分,占学分比例的73%。因辅修英语双学位的学生,已有一门属于自己的专业,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可列在双学位教学计划表内,作为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时间安排选择。

()学位

达到以下要求的学生可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修满“教学计划表”中的全部必修课程且成绩合格(共计33学分)(2)从“教学计划表”中的选修课中选修至少6门课程且成绩合格(至少l8学分)(3)完成毕业论文(4学分)。决办法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强化听说练习。可适当增加口语和听力课时,选派优秀教师任教。增加特色课程,将英语与学生的第一学位的学习联系起来,使双学位的学习切实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农业院校双学位学生来自不同的涉农专业,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可以开设一些涉农英语课程作为辅修课程,如园林英语、畜牧英语等。现阶段的双学位教育,应在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改革,通过对课程体系的综合和优化,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范定洪,向朝红.英国大学教育模式及对荚语人才培养的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81

[2]FulfordCP.&ZhangSPerceptions of InteractionThecritical predictorin Distance Educ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1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5(3)9-10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荚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谈宏慧.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设置.教育探索,2007(11)62

[5]张晓艳.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三峡大学学报,2004(5)

[6]冯静,胡新云.从“隐性课程理论谈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2)

关于研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13 中山研友工作室 ZZSS8.COM 电话:0760-86388801 QQ:51643725
地址:广东中山市学院路1号 邮编:528402 皖ICP备12010335号-3
  • 物理类核心期刊投稿邮箱网址
  • 研究成果的运用研究的认识与体会
  • 电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足部慢性溃疡护理
  • 基于SPOC平台的问题牵引式教学法在
  • 医学期刊投稿邮箱收集(有效大全最新)
  • 腰硬联合麻醉用羟乙基淀粉扩容与用复方
  • 医学期刊投稿邮箱收集
  • 睾丸鞘膜切除翻转术中缓慢放出睾丸鞘膜